风拂过树叶,雨滴落窗沿,都市街头的车水马龙,夏日树梢的鸟鸣蝉语——各种各样的声音,构成了世界呈现的重要维度。这些音色、音调、响度各不相同的声音,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闻,不断激发着充满好奇心的小班幼儿的探究兴趣。本期Age06教师刊,整理了一批“好听的声音”小班主题资源,供教师参考,带领幼儿体会自然之意,捕捉生活之趣,感受旋律之美。
自然孕育的音响
集体学习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和动作,体会每个动物都有各自的本领。
2.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设计思路:
《好听的歌》是一个散文故事,故事通过歌声模拟各种常见小动物的叫声,将小动物最基本的生活习性融入歌曲里,使幼儿在倾听故事、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和动作中,加深对小动物的了解。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对于常见小动物叫声的模仿并不困难,但通过倾听、辨别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并配合动作加以表现,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根据小班幼儿产生意义学习的需要,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以游戏为主、用情景串联,培养幼儿仔细听辨的能力;通过多媒体的动态表征,辅助幼儿根据画面线索进行联想,鼓励他们表达关于动物习性的各种想法。在完整欣赏故事和分享讨论中,孩子们了解体会每个动物都有各自的本领;并且在师生互动中,幼儿有意倾听、表达表现和想象等能力也都得以发展。
自然界的声音
活动目标:
1.认识自然界中的不同声音。
2.感受自然界景观、气候的多样性,体会大自然之美。
设计思路:
自然界蕴含了无数美妙的声音,小班幼儿在生活中也已建立了相关认知。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倾听并比较不同的声音的环节,帮助幼儿巩固已有经验认知,并通过猜一猜的环节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培养专注力;结合说一说、找一找自己最爱的声音,使孩子们萌发热爱自然的情感。
活动过程:
1.听一听、猜一猜自然界中的声音
教师:这里有大自然的几种美妙声响,小朋友们听听看,猜猜这些都是什么声音呢?(教师播放一个音频,每播放一个,请幼儿思考并尝试猜一猜。)
2.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声音
教师:听完了这些声音,小朋友们最喜欢的是哪个声音呢?
教师:(总结幼儿回答,鼓励他们的大胆表达。)
3.找一找自己喜欢的声音
教师:小朋友们说的这些声音在幼儿园里可以找到吗?一起来找一找吧!
教师带领幼儿去到幼儿园各处找一找刚刚听到的或幼儿最喜欢的声音。
个别化活动
材料与呈现:
1.各类不同材质的瓶罐(塑料、铝制等)
2.一次性纸盘
3.大小不同的纽扣、回形针、弹珠等
4.彩色、卡通胶带(大)
5.各类小乐器、大雨和小雨等歌曲音频
要求与玩法:
1.跟着音乐选择小乐器,边唱歌曲边用肢体、乐器表现大雨和小雨。
2.选择不同的材料自制乐器,感受“不同材质的物品,敲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3.幼儿表演,用自制的小乐器表现大雨和小雨的声音。
观察与指导:
1.观察幼儿能否选用适宜的小乐器表现大雨和小雨的声音。
2.观察幼儿是否掌握了自制小乐器的使用方法,碰到困难能否求助。
小动物的叫声
材料与呈现:
1.录音盒以及包含四种小动物叫声的录音若干段(每段录音中每种小动物的叫声次数不同)
2.胸前标有1~4数字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的动物图卡各四个
3.每种小动物一个小房间
4.小草地活动区
要求与玩法 :
1.打开录音盒倾听录音,辨别每段录音中几种小动物的声音;根据倾听到的内容,选取种类对应的小动物到小草地上来玩。
2.打开录音盒倾听录音,辨别每段录音中几种小动物的声音;根据倾听到的内容,选取种类和数量均对应的小动物到小草地上来玩。
观察与指导:
1.幼儿是否能正确辨别几种较熟悉的动物的叫声。
2.幼儿能否听辨出录音中每种动物的叫声数量,将叫声数量和小动物身上的数字建立联系,选取种类和数量均相对应的小动物。
生活喧腾的动静
集体学习
活动目标:
1.在听听、猜猜、看看、说说中,听辨常见的几种铃声,明晰不同铃声传达的意思。
2.乐意参加活动,在游戏中通过模仿动作,理解短句。
设计思路:
该语言活动通过听辨几种常见的铃声,帮助幼儿知道铃声所表示的意义。围绕活动目标,设计了四个环节,第一环节通过播放各种铃声的录音来吸引幼儿,激发他们探索发现的兴趣。第二环节,在引导幼儿听辨各种铃声的基础上,帮助他们理解儿歌所表述的内容。第三环节,操作PPT课件,在听听、讲讲、说说、做做的游戏氛围下,指导幼儿学念儿歌做模仿动作。第四环节,在游戏互动中,帮助幼儿加深对儿歌的记忆以及对铃声所表示意义的理解。
活动目标:
1.能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别人休息的时候要轻声细语。
2.喜欢听故事,乐意在集体面前表达。
设计思路:
小班的幼儿活动好动,且尚未培养起为他人考虑的意识。为了让孩子理解在特定场合要轻声细语,体会到朋友之间关爱的情感,教师开展了本次活动。《爱唱歌的小麻雀》是一篇充满关爱之情的温馨小故事,作品围绕“爱唱歌的小麻雀不能唱歌”的主线,以小小的悬念吸引着孩子,通过简单重复的对话,使孩子慢慢获得一份情感的愉悦,从而延伸为内化的行为。
个别化活动
豆宝宝唱歌
材料与呈现:
各种大小不一的豆(黄豆、绿豆、白扁豆)分别装在不同的容器中(铁盒、塑料盒、木盒)
要求与玩法:
1.先将铁盒、木盒和塑料瓶子按标记对应摆放在桌面上。
2.每次拿出其中一个盒子或瓶子,摇一摇、听一听,说一说是哪个豆宝宝在唱歌,然后将盒子或瓶子装上卡车,并按三种不同的豆宝宝按标记对应摆放。
3.将所有的盒子和瓶子全部装上卡车,并按三种不同的豆宝宝标记对应摆放。
观察与指导:
1.是否能将容器按照标记摆放。
2.是否有反复摇动倾听、比较倾听的行为。
3.能否通过倾听辨别出大小豆声音的不同。
4.是否能将倾听结果和实物进行匹配摆放。
有趣的杯子
材料与呈现:
各种不同的杯子、水壶、筷子
要求与玩法:
1.将杯子排成一排,摆放在桌面。教师任意说出一个杯子的特征,引导幼儿找到相应的杯子。
2.将两个纸杯碰一碰,模仿小乐器敲击节奏。可在玻璃杯里倒入不同量的水,用筷子敲击杯口,听听不同声音。
观察与指导:
1.能否正确把握不同杯子的特征。
2.能否比较不同类型或装有不同水量杯子敲击出的声音的区别。
奥秘无穷的声响
集体学习
声音从哪里来
活动目标:
1.探索用不同的方法让物体发出声音,初步感受物体的震动和声音的关系。
2.能用语言交流自己对声音的发现和感觉。
设计思路:
在日常生活经验积累下,小班幼儿已经具备了认识并区分不同声音的能力,但对于声音是如何发出的尚不清楚,也表现出了极大的探索兴趣。教师设计了该活动,帮助幼儿在探索声音的过程中,发现震动和声音同时产生、同时停止这一现象。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每天说话的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鼓励幼儿思考,说出“嘴巴”)
教师:现在请大家把你的左手摸着自己的喉咙,轻声说“1”,然后再大声说“1”。你们有什么发现?(幼儿发现声音越大,手就越麻)
教师:手为什么会麻呢?因为我们说话的时候,喉咙在震动。(总结幼儿回答,说明原因)
2.震动的音叉
(1)认识音叉
教师:小朋友们请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教师出示音叉,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请大家保持安静。听,是什么声音?(教师敲一下音叉,发出嗡嗡的声音)
教师:小朋友们,它的名字就叫做音叉。谁来说一说,音叉什么样?(鼓励幼儿仔细观察音叉,描述音叉的外形特征)
(2)幼儿探索音叉
尝试一:敲击音叉,发现什么了?
教师:现在,老师把音叉发给大家,小朋友们亲自试一试、敲一敲、摸一摸。看看有什么新发现。(教师分发音叉,鼓励幼儿自主探索)
教师:小朋友们,当你们敲音叉的时候,发生什么了?(鼓励幼儿积极回答,描述发现:音叉在响的时候,也在震动)
尝试二:握住音叉,会怎样?
教师:现在请大家再次敲击音叉,然后马上用手握住音叉,不让它震动,听一听还会有声音吗?(发现不让音叉震动,声音就停止了)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大家做了这么多声音游戏,我们发现什么了?原来音叉、小鼓和我们的喉咙在发出声音时,都在震动。而且震动越大,声音就越大。不让它们震动,就不会有声音。(揭示震动与声音的关系)
个别化活动
会唱歌的橡皮筋
材料与呈现:
纸杯、棉签、橡皮筋
要求与玩法:
1.先把纸杯底部打个洞。
2.将棉签一折二,并把橡皮筋套到棉签上。
3.将橡皮筋的一端穿过纸杯底部的孔洞并拉直。
4.弹一弹橡皮筋,并听听发出的声音。
观察与指导:
1.幼儿能否按照教师指导的实验步骤,有序进行操作。
2.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幼儿多说说自己的发现。
一和许多
材料与呈现:
1.听音筒8只,其中2个内装1粒绿豆,2个内装1粒芸豆,2个内装许多绿豆(约20粒左右),2个内装许多芸豆(15粒左右)。
2.听音筒对应板(卡车),“1”“许多”及“大豆豆”“小豆豆”的对应标记。
要求与玩法:
1.手持一个听音筒,摇一摇、听一听,听辨筒内装有“1个豆豆”,还是“许多豆豆”,并将听音筒分别放在相应的对应版(卡车)内。
2.在玩法1的基础上,进一步感知听音筒内豆豆的大小和数量,并能从两个维度进行对应摆放。
观察与指导:
1.观察幼儿倾听、辨析豆豆发声的方法。
2.是否能反复听辨来验证。
3.观察幼儿听觉感知的灵敏度。
4.观察幼儿听辨经验维度有哪些:1和许多,大和小等。
欢快跃动的旋律
集体学习
活动目标:
1.结合画面,感受小提琴乐曲和散文诗共同营造的优美意境。
2.理解文中人物不同的动作特点。
设计思路:
在“好听的声音”这一主题活动中,教师尝试收集了一些生活中幼儿熟悉的声音,帮助幼儿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感知理解这些声音传达的特别信息和特殊意义,引发了幼儿声音听辨的敏感度和兴趣。“音乐”和“琴声”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并不陌生,但却又是抽象的。小班幼儿是具体形象思维,因此,教师借助多媒体生动形象的画面,帮助幼儿感受乐曲和语言共同营造的优美意境,丰富他们听觉信息的感知理解经验。
活动目标:
1.在“小熊过生日”的情境中,把握节奏。
2.感受音乐作品欢快的情绪并用歌声及恰当的肢体语言进行表现。
设计思路:
正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里所说,每个幼儿心理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学会用心感受,并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抒发、创造美。小班幼儿非常喜爱哼哼唱唱短小的歌曲,喜欢模仿有趣的动作,喜欢随着熟悉的音乐做身体动作。《幸福拍手歌》乐句欢快、简单、重复,句尾又可以模仿、表现,是非常适合在小班年龄段开展的音乐活动。
个别化活动
小动物乐队
材料与呈现:
1.歌曲:《小动物乐队》
2.教师录制的《小动物乐队》舞蹈创编视频
3.各种生活用品自制的小乐器
要求与玩法:
1.熟悉歌曲,鼓励幼儿模仿小动物的可爱动作,边唱边跳,感受乐曲的快乐。
2.仔细听辨歌曲中的节奏,教师与幼儿一起用自制小乐器为小动物的叫声或走路声配音。
观察与指导:
1.幼儿能否根据音乐的节奏边唱边跳。
2.幼儿能否正确地模仿响应的动物。
雨滴变变变
材料与呈现:
歌曲《雨滴变变变》
要求与玩法:
跟着歌曲的节奏变化用肢体语言模仿小雨和大雨。
观察与指导:
1.幼儿能否根据音乐,大胆地进行肢体和音乐表现。
2.鼓励幼儿自主创编舞蹈动作,并尝试模仿其他天气的特点。
写在最后
所谓“好听的声音”,不仅仅是当声音成为悠扬的旋律、悦耳的乐曲之时,那些来自自然与生活的各不相同的音响,已然奏出了个体生命体验中重要的交响,也是我们与世界连结的重要方式。如果老师们有更多创意好“听”、有趣有益的相关主题资源或实践案例,欢迎投稿至xinxibu@age06.com邮箱,与我们分享!